约2300字。
《琵琶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文本,了解作者音乐描写的四种重要方式。
2.学生通过诗歌内容和知人论世法,理解诗人的迁谪情感。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文本,了解作者音乐描写的四种重要方式。
2.学生通过诗歌内容和知人论世法,理解诗人的迁谪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让同学们写2~3句话来描写。
师:同学们的描写道出了琵琶的特色,也体会到了用文字来记录声音是困难的,可是即使不易描写,唐代诗人白居易还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留下了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他是怎么描写琵琶音乐的。
(二)介绍白居易
1.师:白居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们先一起来填关于他的知识卡片。
师:大家之前学过学过哪些白居易的诗歌?对他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吗?
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通俗易懂。
师:白居易语言的风格是与他的文学主张相关的。
(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诗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别无寄托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民间疾苦。)
资料: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它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制订乐谱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汉代以后,乐府诗常沿用旧题,往往内容受限或文不对题。白居易根据这种局限提倡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师:另外,白居易的文学创作的题材、风格也是随着他的人生经历有所发展变化的。
时期 思想 创作
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之前,也就是44岁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