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教案约386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一、导入:
  ppt展示图文,学生齐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教师引导:这些美不美?(美)景美,文字更美。没有相机,文人墨客们用笔定格了身边的美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以第4段和第5段为窗口,一起享美景,品美文,学写法。
  二、教学过程
  (一)感知美:诵读•感知
  (1)听范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引导过渡:听了范读之后,你有什么感觉?(美,板书)文笔美,朗诵也美。你可不可以尝试一下,用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种优美的意境呢?
  (2)学生诵读展示
  (二)领悟美:赏析•领悟
  (1)梳理层次脉络:朱自清先生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荷塘,又是借助了什么来表现无形月色的呢? 
  明确:荷——荷叶、荷花、荷香、荷韵,有动有静。
  月——青雾、花叶、云、影,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因此,我们发现朱自清先生在写景状物的时候,是先将整片景物细化,从多个角度细致描绘,从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多角度)
  (2)分享最美描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个别发言。
  学生在品读第四段的时候,教师适时归纳: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并板书“多修辞”。
  学生在品读第五段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精准地遣用动词是第五段的特色,这种精准的用词,有赖于对景致的细微观察。板书“多观察”。
  (3)方法总结:如何将美景呈现?
  对大自然做精确地观察,精准把握事物的颜色、质地、声音、或动或静的形态;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通过想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齐读)
  (三)呈现美:写作•运用
  请同学们模仿朱自清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写一段文字描述二中一景。
  教师示范: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叫泗汾的地方,我想一定与两棵树有关。
  我不知道这两棵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也许,在我出生之前,它已经等在那里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