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3张,约1100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庄红红
一、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品味意象和语言,理解情感。
二、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合理想象,理解情感。
三、 教学难点
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合理想象,理解情感
四、 教学安排
一个半课时
五、 教学流程
(一)朗诵 初品
让一位学生起来朗诵,朗诵后询问他有何感觉,比如这诗美在哪?借此导入“三美”主张的介绍。
(二)有关《再别康桥》的美——新月派“三美主张”
1、音乐美(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悦耳动听)
2、建筑美(结构上严整统一,一行四节,每行基本上为六七字,间或八个字)
3、绘画美(有画面感,讲究色彩搭配,想象丰富,比喻新奇,意境优美瑰丽)
三、《再别康桥》三幅美丽的图画
1、夕阳中河畔的金柳
意象:金柳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情感:爱恋
2、软泥上油油的青荇
意象:青荇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情感:迷恋 依恋
3、榆阴下的拜伦潭
意象:拜伦潭 修辞手法:比喻(潭—虹—梦) 情感:痴恋
四、《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再”表示第二次,作者第二次告别康桥。
●创作背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到英国康桥大学研究文学;1922年8月启程回国前夕写下《康桥再会罢》;1928年独自一人故地重游,内心跌宕起伏,乘船回国途中面对大海挥笔写下脍炙人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