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教案.doc.doc
  《赤壁之战》(特殊句式知识讲解)26张ppt.ppt
  《赤壁之战》翻译下列句子2张ppt.ppt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梳理.doc.doc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梳理23张ppt.ppt
  赤壁之战导入新课3张ppt.ppt

  《赤壁之战》教案(自编)
  日照五中语文组  尹衍菊
  教学目标
  1.认识孙权、鲁肃、周瑜以及诸葛亮的形象 。
  2.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3.把握常用文言句式、常用文言词 。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史记》纪传体通史     作者司马迁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 “资”,资助,辅助。“治”,治理(国政)。“通”,共同的。“鉴”,借鉴,教训。“资治通鉴”就是供封建统治阶级从历代治乱兴亡的重大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附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死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陕州(今山西夏县)涑(Sù)水乡人,北宋史学家,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二、 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曹操在镇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后,把汉献帝刘协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当时,南方的军阀刘表新亡,他的儿子刘琮投降,刘备在长坂坡也被曹操击败。南方的军事力量剩下的只有东吴的孙权能与曹操对抗。为了挽救危局,孙、刘决定联合抗曹,从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三、 课文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战前决策1—5自然段
  第一层(1、2段)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
  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
  第二层(3、4、5段)
  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
  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
  ②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
  ③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
  第二部分战争的经过和结果(6—7自然段)
  四、讨论分析课文
  (一)讨论分析第1自然段
  1.归纳第1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