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语文模拟试卷<br>
【试题评析】<br>
本卷最显著特点是:依据200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命题,力求使考题向生活渗透,在知识运用中灵活考查语文能力,不偏不怪,难易适中,对2004年的高考有较好的模拟。<br>
基础知识部分的考查涉及了军用飞机、残疾人、爱滋病、短消息、社科期刊、山水诗以及各种生活场景,较多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注,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活学语文。语言的运用考查学生的续写、扩写、仿写能力,在语言的文明、文雅上给予较有效的指导。名句默写以描写景物为特色,引导学生分类记忆。<br>
古文的阅读选择了记载一位清正严肃、善恶分明的古代官员的史料,诗歌的鉴赏选择了描写隐士生活的诗,使学生对于古人在仕途上的“进”与“退”有具体的比较。现代文阅读选择了家园意识十分强烈的《回家》,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性之美。<br>
作文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既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又能使学生深入思考生活,在作文中体现思辨色彩。<br>
<br>
<br>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br>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br>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r>
A.客人 恪守 贿赂 洛阳纸贵 束之高阁<br>
B.剥削 紧俏 剑鞘 霄壤之别 硝烟弥漫<br>
C.园圃 逮捕 匍匐 铺天盖地 辅车相依<br>
D.纪录 倾圮 妃子 讳疾忌医 杞人忧天<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熟练 赋于 混然不觉 融会贯通 B.寒喧 感慨 喧宾夺主 慷慨激昂<br>
C.频繁 部置 濒危动物 按步就班 D.辐射 桃园 世外桃源 幅员辽阔<br>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r>
(1)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br>
(2)我国政府制定了保障残疾人__的相应政策、条例和规定。 <br>
(3)因学业成绩不及格或因病退学的学生,入学前凡是国家或集体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由原单位__。 <br>
A. 仿造 权益 接受 B.仿造 权力 接收 C. 仿照 权益 接收 D.仿照 权力 接受<br>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br>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br>
B.目前短消息发送特别活跃,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现在的SMS(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2、5G的MMMS(多媒体信息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br>
C.从全国3824种社科类期刊中遴选出102种被确定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br>
D.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br>
5.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r>
A. 老李虽然(老态龙钟),但走路做事却仍然快捷利索,这同他坚持锻炼身体是分不开的。 <br>
B.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br>
C.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br>
D.一个目不识丁、从未离开过坎大哈省的难民对美国幽灵式战斗机作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这种飞机屠杀平民同屠杀军人一样凶狠。<br>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br>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br>
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br>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br>
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br>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br>
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