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4张,学案约11180字。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命制学校:沙市五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知识链接]解说词:
即口头解释说明的文稿。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学法指导]
1、把握介绍说明的对象;
2、理清思路,即说明条理和说明顺序,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说明条理,《宇宙的边疆》体现出人类的认知过程: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体现出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童年——青年——成年。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常见的逻辑顺序的形式有:(1)由抽象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因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