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60字。
《宇宙的边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文章《宇宙的边疆》。上课之前,我想先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人类对宇宙探索和认知的过程。
人类自古就有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古埃及人认为大地是飘浮在水上的,古希腊人认为大地地下有柱子在支撑着,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驮在大象背上的,而我们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直到:
公元140年: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系统提出“地心说”
公元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系统提出“日心说”
18、19世纪从太阳系到广阔的恒星世界,望远镜发明后人们发现了天王星、小行星和行星卫星等太阳系成员,并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将视野由太阳系扩大到了恒星世界
公元1755年:康德明确提出星系的概念
公元1781年:赫歇尔观测到了天王星,确定了银河系的大小和所包含恒星数量。后来赫歇尔父子提出了银河系只是一个星系的观点,而太阳系只不过是银河系边缘的小小成员
公元1837年:斯特鲁维测定了织女星的周年视差,发现它远远超出太阳系边界
公元1934年:哈勃发现仙女座大星云中的造父变星,并推算出它是尺度同银河系相当的巨大恒星系统,将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从银河系扩大到由众多星系组成的更广大的世界。
这个包括银河系在内的由众多星系组成的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宇宙。
通过简单回顾,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从认识自身存在的星球——地球开始的,人类对宇宙的的认识范围是越来越大的。那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程度怎样?宇宙究竟有多大?它的边疆究竟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去研读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本
1.从阅读文本的直觉来感受它更接近你阅读过的哪类文本?
2.提出自己的阅读困难。
三、交流阅读感受
1.更接近于说明文,主体是说明性文字,但有似乎还包含有一定的哲理和饱满的情感。其实它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属于说明文的一种,但是它确实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2.这篇文章可能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会感觉有一些难度,那么难在何处呢?我觉得可能来源于以下两点:
1.概念:概念抽象度高,专业性强且数量众多。我整理了一下:光年、行星、行星系、恒星、恒星群、星系、星系际、星系团、星团、星云、旋臂、超新星、黑洞、卫星等等。
2.复杂语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