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50个字。

  《海燕》教学设计
  儋州市职业中专学校初中部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上把握散文诗的优雅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把握散文诗的优雅意境。
  2、反复诵读,理解“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品析描写海燕的语句,把握海燕形象;理解象征的含义。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想让同学们一起来猜这么一道谜语:(先听黎老师用诗的语言来表述,然后打一种鸟。)——大海给予它坚硬的翅膀,让它能够展翅翱翔,当所有的鸟儿都去躲避风浪的时候,它却能高声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请问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
  (以商讨的口吻,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奠定了本课的基调;从猜谜语入手,容易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愿望,创设出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海燕》。(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互动:在此之前,我们同学有没有读过高尔基的作品呢?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交流)好,下面,咱们就进步深入了解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激情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仔细聆听,发挥想像,去感受你听到了什么。
  提问: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翱翔。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中表现的主要形象。)
  提问: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的?(热情、赞美、赞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