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80个字。

  《观刈麦》教学设计
  曹斌锋执教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学情分析     《观刈麦》这诗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讽喻诗,文字有点难,所以我让学生先预习,自己查资料,培养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预习作业已经作得很好了,而且经过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的。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体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点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教学方式 自读、点拨、质疑
  学习方式 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学资源 无忧无虑语文教学网
  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活动 探究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活跃气氛
  导入新课
  二、解题,介绍作者 1.何为“刈”呢?
  2.作者为什么要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负责治安、催租)
  3.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学生根据预习作业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了解背景。
  三、朗读诗歌 注意押韵(押“ang”韵) 朗读诗歌 熟悉内容
  四、质疑 哪些句子不理解,师生答疑。 质疑、答疑 检查预习作业,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