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30字。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读《三国演义》,有许多人对诸葛亮的借东风感到神奇,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
  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了疾病;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的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孙刘要破曹,必须利用曹军采用“连环船”的方式采用火攻的策略。
  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到时,诸葛亮设坛祭神,果然借来了东风,于是大破曹操,从而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许多人认为十分神奇,然而这只是诸葛亮善于看云识天气罢了。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今天我们学习《看云识天气》,大家可以从云的千姿百态的描绘中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并标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
  二、探究内容
  1.再读课文,填写下表
  云与天气的关系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体,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