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40字。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 积累语言,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罗布泊的资资料,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2.指导学生归结罗布消失的原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语言,整体上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吴刚,当代报告文学作家,有《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面积3006平方公里,由于多种原因,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洞,盐泽广布。罗布泊的消逝,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同学们,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东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均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如今成为了“死亡之地”,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罗布泊消逝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罗布泊(pō) 萧瑟(sè) 和煦(xù) 萎缩(wěi) 干涸(hé) 庇护(bì) 吞噬(shì) (8)裸露(luǒ)
吞噬:吞食;并吞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遇难:遭受迫害或遇到意外而死亡。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长,植物稀少。
穿越:通过;穿过。 惊异:惊奇诧异。
腹地:中心地区,内地。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绝,断。
置身:把自己放在;存身于。 肩负:担负。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的责任。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丰盈:富裕;丰富。 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萎缩:干枯;缩小。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浑然一体:融合成—个整体,不可分割。浑然,完整不可分的样子。
庇护:袒护;保护。 营造:经营建筑。 锐减:急剧减少。
号称:以某种名号著称。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六寸二分二厘。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咫:古代长度名,周代指八寸,合市尺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桑田:农田。
介入: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
二、整体感知
㈠朗读全诗
1.初读课文,将关键词语勾画出来。
2.学生熟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和主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