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390个字。
寓言四则
教学目的:
1.了解伊索、韩非、刘安,了解寓言的特点。
2.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伊索与寓言
2.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采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一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人中国。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多数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探究生趣
一、探究结构与中心。
1.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本则寓言的结构特点与寓意
2.这则寓言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二、课堂探究
1.赫耳墨斯来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他为什么“笑”?
明确:他认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自以为得意地笑。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明了他的小心之心,自命不凡。
4.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尴尬不堪,面红耳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