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字)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教学目的:
1、了解逸事及其体裁特点;
2、了解此文的侧面描写手法:借史可法的忠勤职守,表现左光斗言传身教的影响;
3、分析左光斗的人物形象;
4、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
教学重点:
分析左光斗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背诵全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全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1)方苞(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晚年自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古文家,“桐城派”的开创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为同里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受文字狱牵连入狱,后经朋友营救出狱。后因文名受康熙特旨,从此走上仕途。先后出任文学侍从,武英殿修书总裁,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2)桐城派:
桐城三大家——方苞、姚鼐、刘大櫆
倡导继承《左传》、《史记》、韩(愈)、柳(宗元)古文文风,行文主张“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用,语言力求“雅洁”,在当时很有影响。
2、左光斗(1575-1625)
字遗直,号浮丘,明安庆桐城人。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为人刚直敢言。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项大罪,左光斗力赞之,天启五年与杨涟同被诬下狱,备受酷刑,死于狱中。
忠毅——谥号
公——尊称
附:谥号
通常情况下是指有一定阶级地位、社会影响或特殊事迹的人死后,由国家给予的特殊称号。用谥号来概括死者生前的事迹。人之行为,有善恶之分,所以谥号也有褒贬之别。做坏事的得恶谥,有功德的得美谥。
文武臣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如诸葛亮、郭子仪等皆得此号 。
秦桧,卒后谥“忠献”,到宋宁宗时,改谥“丑谬” 。
3、史可法(1602-1645)
明末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佥都御史,李自成灭明朝后,他在南京拥立弘光帝,称为史阁部,督师扬州。清兵南下,他坚守扬州,严拒诱降,城破为清军所执,不屈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