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20字。
6《再别康桥》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及作者对康桥深深地依恋之情。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
3.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能有自己的体会。
【学习重点】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及作者对康桥深深地依恋之情。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
【学习难点】
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能有自己的体会。
【走进作家】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诗集4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4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中,他咏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难点解析】
1.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情流露。在诗人的眼里,榆阴下波光滟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梦中的希冀往往受到当时的折磨而破灭。因此作者既有对美好理想和完美情操的不懈追求,又有梦幻寂灭的迷离和忧伤。诗人的气质是伤感惆怅而又敏感天真,故此借淡淡的笙箫,烘托出一中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2.诗人在康河泛舟寻梦,寻的是一种怎样的梦?结果怎样?
诗人寻得是一种向从前一样,能在康河里常常泛舟,能与康桥日日相伴的梦。但现实却是难以面对的别离。所以,诗人所寻的,也只能是一个“梦”。
【写作鉴赏】
①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意境美:诗人是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为抒情对象的,诗中写尽了康桥的秀美,写透了诗人与康桥难舍难分的依依之请。
②语言美:《再别康桥》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诗。其中,第三节一个\"招摇\"。勿庸置疑,这个词是诗人精心锤炼的结果,它用得如此生动营造了美妙的诗境,与整首诗的情调合谐统一,对抒发诗人的感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绘画美、音乐美: 这首诗不仅美在意境,而且美在乐感、美在旋律、美在结构。据说此诗配乐吟颂,美不胜听.全诗七节音韵轻盈、换韵灵巧且不去说,尤其是开头结尾的两节诗,除了几个字的变化之外,几乎完全相同。这种重复造成了全诗的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
【文本链接】
什么是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基础知识训练】
1.填空。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我 衣袖,不带走 。
2.体会加点词表现的意境。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