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8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A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建筑美。
2.通过《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终免不了使人伤感沉郁。古今诗文辞赋对此描述可谓数不胜数,或悲壮有加“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或感伤无限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泣涕依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别离诗却是别样的一种情调。这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和“奇才”的诗人徐志摩的传世名篇《再别康桥》,它一反传统的“为别而伤怀”的苦痛,更多表现的是“因爱而难别”的清新和飘逸,他就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走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柔媚明丽的《再别康桥》留给了中国诗坛,也把永远的怀念留给了人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再别康桥》,去体会那柔媚明丽的美梦和他的似水柔情吧。
二、徐志摩介绍
1.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他一生的文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
2.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渡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3.徐志摩的诗歌作品
播放歌曲《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片断,出示《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再让学生说说读过的志摩的诗。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指名朗读
3.欣赏配乐诗朗诵
4.体会
(1)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2)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3)句式:四行一节(整齐)
(4)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5)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
6.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
四、理解意象
大千世界的客观景物我们称为“物象”,当物象出现在诗中,变成诗人笔下的形象,饱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