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字。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他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1、线索:
(1) 以时间为线 (2) 以地点为线 (3)以人物为线 (4) 以事件为线
(5) 以情感为线 (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①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②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2、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
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关键句是指:主旨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句和过渡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