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53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5月号第7辑 
  整理 fcs2002
  1. 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2. 争议起薪的高低到底有何意义
  3. 称住户“过街老鼠”是啥工作感情?
  4. “最后一天被罚”价值迷失背后的公平焦虑
  5. 铭记杨绛“去世不想成为新闻”的情怀
  6. “过街老鼠标语”是最糟糕的政策宣传
  7. 乐见海淘新政按下“暂停键”
  8. 精准扶贫需要慈善的力量
  9. 重庆三姐妹何以走进童养媳悲剧深渊?
  10. “中国式围观”不止是消防隐患
  11. 以“搜救追偿”提高驴友违规成本
  12. “借高利贷发赞助”是怎样的自残精神
  13. 降低刑责年龄已经不能再等
  14. 杜绝“奇葩证明”应秉持互联网思维
  15. 校园欺凌缘何不断?
  1. 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2016-05-26 09:5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邓海建
  一颗高贵的灵魂,终于遁离喧嚣的俗尘。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澎湃新闻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这一消息进行了确认。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杨绛先生与辛亥革命同龄,出身名门,天赋文才,读了政治系,爱着文学书,懂史、悟世,明理、养性。一生与“书”结缘:爱写字读书,嫁与钱钟书。虽历经世纪沧桑,仍保有平和向往。在动荡岁月坚守信仰,在人生际遇敏于尊严——以高山仰止的学问,在治学与为人的旷世遭逢中,每每又矮到泥土里,开出无艳无香的花儿来。
  她的丈夫如此评价,“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才女。由杨绛先生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至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先生是世人眼中的贤妻。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庭。贤婉及此,连婆婆都曾忍不住感慨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奇闻轶事之外,当我们怀念杨绛先生,所深深怀念的,也许只是三种情怀:一谓学养。先生离世,学风浩然。当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横行,舆论自然格外惦念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在刚刚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顶层设计再次直言“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治学,在于治人。治人,在于治心。对待学问,大学者也好、小学生也罢,若不能有虔敬之心,秩序与规则迟早会凌空虚蹈。
  二谓风骨。1949年,先生夫妇与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还是留了下来。“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或许是杨绛先生一辈子当的最大的“官”,尽管她为学校中兴付出了巨大努力,她却始终认为:“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
  三谓心态。据说先生每年都要“躲”生日,曾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机构不要去她家看望,也不要祝寿。并表示:“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在《百岁感言》中,先生说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有了这样的认知,微信公号上隔三差五热一次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一百岁感言》《人各有命,命全不讲理》等文章,才疗伤了不知多少颗心。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是先生的人生感言。是啊,一生传奇,一缕烟云。她活在澄明蔚然的世界,远离呕哑嘈杂,拒绝脂粉溢美。“贡献一生,做做学问”,归于人世间的赤子之心。女神走了,一切赞美与感叹或许都是妄言,然而好在,有文字,有书籍,她的美好却可以传续下来。再见了,杨绛先生!(邓海建)
  2. 争议起薪的高低到底有何意义
  2016-05-26 10:0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高亚洲
  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765万人,较2014年的727万人、2015年的749万人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高低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近两年,“大学生起薪比不上农民工”“起薪一年比一年低”的议论不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比法并不合适。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月均工资刚刚迈过3000元门槛,起薪要更低。如果盯着个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