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850字。
六、枣核
一.课前知识准备
(一)积累字词
1.字音
蹊跷 (qīqiāo)    圣诞(dàn)   篱笆(líba)   嫣(yān)红
2.字形
经jīng (经过)            藉jiè(慰藉)
径 jìng (路径)           籍 jí(国籍)
揣 chuāi(怀揣)            艇tǐng(船艇)
踹 chuài(揣开)            蜓tíng(蜻蜓)
惴 zhuì (惴栗)            挺tǐng(挺拔)
瑞 ruì  (瑞雪)            铤tǐng(铤而走险) 
3.词义 
蹊跷:奇怪。
风烛残年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嫣红:鲜艳的红色。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感慨良深:感慨很深。良,很。
泛舟:坐船游玩。泛,漂浮。
踏访:实地察访。
(二)走近萧乾
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和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1910年1月27日出生在北京。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靠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一-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1957年萧乾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79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正式为萧乾平反。1979年8月,已近古稀之年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邀请,踏上赴美旅途,参加30年来大陆与台湾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并应邀
七  最后一课
一.课前知识准备
(一)积累字词
1.字音
懊悔(ào huǐ)    诧(chà)异    祈祷(qídǎo)     哽(gěng)住
2.字形


晴jíng(晴天)           渲xuàn(渲染)
睛 jīng(眼睛)          喧xuān(喧闹)
滩tān(河滩)           榴liú(石榴)
摊tān(摆摊)           溜liū(溜走)
瘫tān(瘫倒)           镏liú(镏金)
钓 diào(钓鱼)        梗gěng(梗塞)
钩 gōu (鱼钩)        哽gěng(哽住)
沟gōu (山沟)         埂gěng(田埂)
3.词义 
宛转:(歌声、鸣声)抑扬动听。
诧异:惊奇。
惨白:苍白。
哽:声气阻塞。
(二)走近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做过教师。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磨坊书简》,描写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反映法国的学校生活。长篇小说《小弗罗芒和大里斯勒》和《富豪》,描写商业资本家和投机家的生活。在三部曲《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阿尔卑斯山上的达达兰》、《达拉斯贡港》中,通过好夸口的达达兰的行为讽刺个人英雄主义。还有长篇小说《雅克》、《努马·卢梅斯当》、《不朽者》,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其中包括名篇《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剧本《阿莱城的姑娘》等。
(三)追溯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阻止德意志统一,夺取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扩大他在欧洲的势力。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则企图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在俾斯麦的挑动下,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不断失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率10万军队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包围巴黎,战争性质在普鲁士方面由防御转变为侵略。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执行卖国政策,于1871年1月28日同普鲁士签定屈辱的停战协定。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并宣布成立公社。资产阶级政府迁到凡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