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秋水》说课稿
丰惠中学 赵燕燕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其中对高一文言文单元的要求是力图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从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重视诵读和背诵。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文言字词、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一个文言单元的“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如归纳与积累文言知识、重视诵读和背诵;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蕴涵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诵读,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文章中隐含的道理,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提问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河伯前后感情的变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指引、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