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00字。
高中课程改革培训讲座:
从初中课程改革的实践谈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
主要内容:
一、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
二、初中课改实践的成果与反思
三、介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
(一)、课改的性质和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其重要任务是适应时代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二)、课改的国际背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应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国策,开展了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我国的这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中的一部分。这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
课程改革都是通过反思教育弊端,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目标新要求,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遍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生个性的发展。(参见钟启泉《纲要(试行)解读》)
(三)、课改的必要性: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在思想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如:
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
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 过于强调理性知识的传授,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在对语文教育“科学化”的追求中,出现了一些偏向: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法则移植到语文学科中,不恰当地强化了课程的抽象性和客观性,忽视了许多语文作品的具体形象性和阅读表达中个人感受的独特性。
二、初中课改实践的成果与反思
经过两年的初中课改实践,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在两年来的初中课改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们正在努力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传统教师角色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二十一世纪,商品化、信息化、全球化,这个时代更需要自主,这个时代更需要合作,这个时代更崇尚人文,这个时代也更追求亲和。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应怎样转换好角色,给自己重新定好位?
传统的角色定位及其利弊:
1、“教师是蜡烛”——长明灯
(1)肯定: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2)不足:①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