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字。
书愤
高二语文 蒙丽萍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生平及其思想。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中“愤’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爱国主题在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之士的情怀。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爱国诗歌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另外一首爱国诗歌《书愤》。
二、朗读诗歌(幻灯片1)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试读
3、 学生试背
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三、自主赏析
解题(幻灯片2)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悲愤、愤怒
到底诗人为何而“愤”?请从诗歌找出相关的诗句?(学生说到哪一句就讲解哪一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幻灯片3)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 恢复中原如此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早岁”陆游39岁和48岁时,当时他亲自抗金战争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气势坚定如山。
拓展:“气如山” 中“气”(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看出什么样的陆游(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诗人一开篇,问出了多少郁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幻灯片4)
这句诗写的是喜还是忧?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是作者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事迹。它通过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所构成的形象,给人有气势磅礴 、军容旺盛的感觉,它有力的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就表现手法来看,这两句有些奇特。两句中间不用一动词,不着一虚字,就把地点、景象和人物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军容画面,生动,形象。
拓展: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是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