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5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10月号第1辑
整理 fcs2002
1. 自信让我们的爱国情怀更超越
2. 警惕“丧文化”负能量的巨大危害
3. 乡村文明沉淀出国庆佳节的文化厚度
4. 廉价药“一药难求”折射“逆淘汰”困局
5. 禁涨沦为备涨的周期循环如何破
6. “取消公积金”是因噎废食
7. “造假索赔”不是职业打假新标签
8. “造假索赔”不是职业打假新标签
9. 国庆票房“负增长”倒逼文艺评价体系创新
10. “年龄附加费”要横行到几时
11. “净身出户”判例应从参照物变成标杆物
12. 治理公交站牌的黑专线不能“只撕牌”
13. 明长城坍塌,责任不能落在尘埃里
14. 即时失效的身份证需核查机制护航
15. 鸳鸯处方骗医保基金,谁该反思
1. 自信让我们的爱国情怀更超越
2016-10-01 11:1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何勇海
又一年金秋,又一次国庆。这几天,国庆的节日气氛十分浓厚,不少城市的相关部门在广场、街道、公园等悬挂国旗、布置花坛,为城市增添浓浓的节日气氛,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福。原因无他,爱国,是一种崇高的品格;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信仰;爱国是一种精神的高度。我们之所以要爱国,还基于“国者,家也”,“国兴”则“家旺”。而爱国,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的爱国情怀更超越。
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是我们自信的源泉。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教卫生等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国力强则国强,国力弱则国弱。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对旧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防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新中国建立至今,我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石破天惊的巨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足以值得我们骄傲与自信。
日益高昂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自信的根基。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灵魂。新华社一篇文章曾指出:“从大庆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从抗洪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回望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停歇的内在源泉。”诚哉斯言!中华民族总是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自强不息,这些精神气质,让国人时有“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
日益腾飞的国民经济,是我们自信的保障。人生离不开物质与精神,国家同样离不开二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所以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路上,我们“风雨兼程行”,走出了一条“经济腾飞路”。如今,不仅饥饿、疾病和贫困远离了中国,财富和尊严写在中国人脸上,而且,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力挽全球经济危机中,正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我们焉有不自信、不以满满的自信来爱国之理?
自信让我们的爱国情怀更超越,让我们的爱国行动更豪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并非只是针对共产党员,而是针对所有国人的要求。爱国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至少要做到文化自信,热爱、传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应葆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何勇海)
2. 警惕“丧文化”负能量的巨大危害
2016-10-02 09:2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丧文化”并非哗众取宠的新词,其几欲可作颓废状态的缩影,也不是当下才有的新现象,追根其迹不难发现,此已存续很长一段时间。丧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但核心是描绘了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未老先颓”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某种意义讲,用行尸走肉来形容都并不为过。
其间原因,当然有基于阶层固化或者社会不公,让人颇感无力,但也跟社会价值导向缺失,年轻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从而失去了最基础的“做人的精神”。有人说,对丧文化的存在不需要过敏,因为网络的表情化存在,更多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