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这样评价《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之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探究一下本文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得意?
二、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解题:
课文选自《新五代史o伶官传》。《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 (x ) 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三、背景知识: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四、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