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00字。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2005. 1
(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这些字都是必修2课文中的,你读得准吗?请把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选出来。
A.廿(niàn)位 鬈(quán)曲 童心未泯(mǐn)
B.菜羹(gēng) 青荇(xìng) 挥斥方遒(qíu)
C.刑笞(chī) 鸟窠(kē) 接踵(zhǒng)而来
D.静谧(mì) 笼络(luò) 揪(qīu)心之痛
2.王小明在抄写《忆秦娥·娄山关》时,粗心写错两个字,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沦山如海,残阳如血。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3.下面一段话是从《语文学习册·必修2》中散文《高尚的生活》里选出来的。应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才合适。
知识和爱都是能无限延伸的;因而, 生活得多么高尚, 还能想象出更高尚的生活来。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 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A.尽管 也 却 B.不管 总 都
C.不论 都 总 D.虽然 但 就
4. 下面是高一某班在庆祝2005年元旦晚会上,主持人说的几句话。其中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主持人:(值此新年来临之际),①我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②进入高中半年来,我们每天都聆听到老师的亲切教诲。③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辛勤、充满爱心的老师。④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所有老师说一声“谢谢”。
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 学完了必修1和必修2,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的熟悉程度。下面是四个同学的回答。你知道是谁说错了吗?
甲同学:《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古乐府民歌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乙同学: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飞鸟集》和《园丁集》是他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诗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丙同学: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宗主。他精通诗文书画,才高一世。《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他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后写下的诗文。
丁同学: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描绘了20世纪“五四”前后封建大家庭没落崩溃的图景。人物形象中有受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思想毒害极深的觉慧,也有充满青春朝气的、追求新生活的年轻叛逆者觉新。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二、(40分)
(一)(20分)
6.必修2中有一些要求背诵的诗文,你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组试一试。(不要两组都试,否则,按第一组评分)。(8分,每空1分)
第一组:
① 轻轻的我走了, ;我轻轻的挥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③ 举酒属客, , 。少焉, , 。(苏轼《赤壁赋》)
第二组:
① 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六国也,非秦也。 ,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③ 其声呜呜然, , 。 , 。(苏轼《赤壁赋》)
7.古代的一些词语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却发生了变化。你能区别开来吗?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是一致的?(3分)
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进门一看,果然是他
A
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祖国爱人民
B
大母过余曰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C
虽不谓王言为是
小强总是自以为是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A
乎
独夫之心
三五之夜
8.必修2课文要求掌握“之、其、而、以、若、乃、者、乎”8个虚词的用法,你做过这方面的整理积累吗?请你选出下列每组中虚词用法不一致的一项。(3分)
、
之
B
适千里者
有毅力者成
C
者
客逾庖而宴
余局牖而居
D
而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回答(1)(2)题(6分)
季札之初使, 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 未献。 还至徐, 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分)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译文: , ?
(2)给划曲线的断句(用“/”线分开即可)。(2分)
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二)(6分)
10.还记得必修1中“点击链接”中的短文《诗无达诂》吗?“诗无达诂”是说鉴赏诗歌(文学作品)时,可以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不脱离作品本身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多种层次去理解其中的意义。请赏析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1)(2)题。(6分)
一代人(注)
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