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2004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咀嚼 马嚼子
B.吓唬 恐吓
C.蛮横 横财
D.巷道 小巷
2.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是( )
A.符合 随声附合
B.精彩 无精打采
C.相应 相映成趣
D.厉害 晓以利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中美关系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 这几天我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往往
B.一再 常常
C.再三 往往
D.再三 常常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没想到他们竟然为这么一点蝇头微利就做起违心的事来,实在不可思议。
B.食客们走后,客厅里杯盘狼藉,没有半小时收拾不干净。
C.我和王强从小就在一个班学习,我俩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举案齐眉。
D.自从他走了以后,至今杳无音信,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走进去一瞧,坐在那里的原来都是等着打长途电话的人们。
B.水的化学成分是一个原子的氧与两个原子的氢化合而成的。
C.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D.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是( )
A.经过我多次垂询,终于弄清楚了报名的程序。
B.校长亲自在校门口恭候光临,我很感动。
C.您能光临寒舍,真使蓬荜生辉。
D.惊悉令尊仙逝,足下不胜哀伤。
7.对下面的宋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A.词首句三个“深”字,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深宅大院中的寂寞的心情。
B.“玉勒雕鞍”用了借代的手法,代马和骑马而去的人。
C.“花不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D.“乱红飞过秋千去”中的“红”是借代的手法,以花的颜色代花。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迅的《祝福》收在其小说集《呐喊》中。
B.贾谊写了《六国论》,苏洵著有《过秦论》。
C.“鸿门宴”典故的出处是《史记·项羽列传》。
D.杜牧,号樊川,著有《阿房宫赋》名篇。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2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的特点,可用三句话综括,既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要使戏剧与人生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昧。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和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