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40个字。
湖心亭看雪
一、概述
本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古人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单元课文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是解读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本课教学计划1 课时。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如:更、焉、强、白、客等。
2 .了解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揣摩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句,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2 .通过讨论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并培养学生质疑辨析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以文眼“痴”为主线,就文章内容和写法特点进行欣赏,在此基础上达成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作者的精神世界)。
解决措施:学生对张岱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对张岱的情况作简要介绍,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主要以叶圣陶先生的“文言文学习重在文学欣赏”为理论依据,叶老所谓的“欣赏”,就是内心体会而有所得,踌躇满志,与作者完成一篇作品的时候不相上下。而所谓“体会”,他主张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分,再求其综合体会,决不是冥心盲索,信口乱说的事儿。这种能力培植,全在随时的指点与诱导。
为此,本课教学设计拟采用以下策略:
1.课前预学策略:因本文为二类课文,较为浅显,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参看注释,翻译全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主动积累文言词语,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学生阅读和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3.诵读策略: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记忆,进而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意蕴。
4.分层教学策略: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要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5.问题情景策略:设置情景,启发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也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不同的观点讨论、交锋、修正、补充,将思维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设下悬疑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般的杭州,有美丽的西子湖。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已学过不少,还能记住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