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30字。
理解诗歌意象
一、知识梳理
1、 “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景、物、人、事+情感=意象
2、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元素,或者说是零件,通过意象的组接、并置、叠加和深化,就构成了诗词的意境。
3、意象的分类:
A、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B、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C、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鉴赏具体诗词时,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二、注重意象的积累
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楼船——夜雪——瓜洲渡”。意象有描写性的(静态的),如“孤舟”、“笠翁”;有叙述性的(动态的),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
增大意象的积累量,对于快速解读诗词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其途径有:
①教材中的诗词意象。②课外阅读与考试练习。③补充的一些意象。
(一)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高风亮节、坚贞、忠诚、高雅。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汉代惜别的风俗,惜别怀远、离愁别绪。
杨柳:伤别情怀,思乡。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正直、刚正、高洁、傲岸、坚强、生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