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离骚
学情分析.doc
观评记录.doc
教材分析.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课件.ppt
教学设计.doc
课标分析.doc
评测练习.doc
效果分析.doc

  离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走进作品,体会诗人的情感。
  3.走进屈原,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屈原的情感。
  【教学难点】
  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 今天,我们继续探测《离骚》,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诵读:
  ①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注意节拍、 注意延长 注意重音、 注意感情
  ②配乐朗诵。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离骚(第二课时)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说:“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骚体诗”的特点。
  2.通过“屈原,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离骚(第二课时)  观课记录
  教学内容:《离骚》
  时间:2016年4月13日星期三第6节
  任课教师:武秀华
  听课人员:张锁兰、孔芳、陈丽娟、丁孝丽、孙慧
  听课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走进作品,体会诗人的情感。
  3.走进屈原,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
  评课要点:
  任课教师武秀华自评:本节课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加强了诵读,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了作者情感,感受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他评:
  张锁兰老师:
  本节课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诵读贯穿课文,整个课堂书声琅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中,领略了诗人的款款深情;在诵读中,感受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孔芳老师:
  在梳理文意时,教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学生相互提问、回答。大家动起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