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8小题,约16800字。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文言文
  1.默写
  (1)风劲角弓鸣,  。(《观猎》)
  (2)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  ,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梁州”和“天山”都代指  。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完成下列基础题。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一文。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盗者自言改过   
  ②幸无使王烈闻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3)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4)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  
  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二、现代文(共40分)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灶头画①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边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
  ②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1500年了。在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
  ③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