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3张,教案约12310字。
课题 第五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思考
● 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中的观点。
2.通过北京城墙存废的讨论,学习有关政策,确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观念。
3.了解本文作者梁思成的事迹。学习讨论综述文稿的写法。
4.学会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5.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 重点、难点
文章作为综述性的文体,对各种观点都进行了简要的记录和适当评价,因此,了解文章大意,提炼辩论要点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辩驳。揣摩《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懂得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重要性,并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
● 设计思想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属于“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交锋时刻”板块。由于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教材在设计上强调实践性。目的是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
本课的教学适宜采用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观点,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地提炼正方反方的观点,做好资料卡片;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另外,本文在写作上有鲜明的特色,问题讨论综述,需要对不同观点的双方意见及理由充分了解,并简要记述,不能遗留和曲解任何一方的观点。作者在这一点上记录即简洁有明确,很具特色。在此基础上,作者才可以简要的综述评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掌握立论和驳论的一些技巧,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严密而有技巧。作品在这方面特别注意,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事例比比皆是。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学习写作,学习倾听,学习概括提炼观点依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1915~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