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90字。
《孔乙己》说课教案
一、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
本堂课的教学是在重视积累的基础之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重在学生阅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从而完成学生欣赏小说的意义构建体系。
   课程标准也要求道:语文课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精神都对这堂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导航!
二、说教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第3单元第1篇课文,体裁:小说。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通过孔乙己这个形象深刻揭示了旧时代的“国民性”问题。
 小说这种体裁以及鲁迅学生都不陌生了,在第五册就已经系统地介绍了小说的三要素等知识,第二单元才学了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这为教学本篇文章奠定了基础,同时初三的学生已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概括主旨的能力,而 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段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正确把握,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对小说的欣赏在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根据课文特点,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制定以下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以及旧社会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积累生字词。
2、能通过自主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3、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出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既抱残守缺,死要面子,又有心地善良的一面,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悬念激趣法、整体感悟法、联想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学生也采取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