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桃花源记 综合备课包 (38份打包)
03.jpg
0842030.jpg
1301131778423184420734.jpg
1824761.gif
2003382008141.jpg
20041146748238.jpg
20049170562.jpg
20049170576.jpg
20060330120350766.jpg
20060522093905663.jpg
20060522093906721.jpg
20060522093909373.jpg
20060522093909981.jpg
200673155420537.jpg
34257732.jpg
34933845.jpg
360-20050311-07.jpg
388.jpg
40496.jpg
582da2eacac60d9fde7afc06c88eadb7.jpg
b_26492025EE9AB756.jpg
b_672558B73980B294.jpg
b_6FEE69E5A568F961.jpg
b_7F8AC3D8D80EBFED.jpg
forum30_1148609322_0.jpg
mu012_1.jpg
tao.jpg
taoyuanming2.jpg
Thumbs.db
thyj04.jpg
xin_3802022214103001667223.jpg
y072.jpg
zjj_05.jpg
zmj-4324-724.mp3
(导学案)25.桃花源记.doc
(课件)25.《桃花源记》.ppt
(相关课外阅读)25.桃花源记.doc
(重点语段训练)25.桃花源记.doc
  25、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2、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  郡下(    )  诣太守(    ) 刘子骥(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下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中的一些文言字词。
  资料内容如下:
  (1)辨明字音:
  (2)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