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项 练 习<br>
<br>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br>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数。游学徐土,兼能数经。沛相陈圭举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①,病亦应除。<br>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之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珠。”即各与药,明旦并起。<br>
太祖闻而召佗,伦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膈②,随手而差。……<br>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帝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说。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政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之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恨耳。”<br>
注释:①壮:古时扎一根针为一壮 ②膈:穴位,在第七胸椎下。<br>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r>
A 兼通数经 经:经脉 B 舍去辄愈 舍去:丢弃,不要<br>
C 或难其异 难:难处 D 佗针膈 针: 扎<br>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br>
A 此可以活人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到家,辞以妻病 各各竦立以听<br>
C 以医见业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若妻信病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br>
3.对下列各句中代词“其”指代内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
A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代华佗) B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代病人)<br>
C 或难其异 (代华佗) D 若其虚诈 (代华佗)<br>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华佗“医道高明”的一组是 ( )<br>
①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r>
③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④佗针膈,随手而差。<br>
⑤佗恃其厌食,犹不上道。⑥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br>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③⑤<br>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
A 华佗医术高超,治病时配合汤药,心中明白各种药物的分量与比例,不用称量就很准确。<br>
B 华佗对倪寻李延两个症候一样的病人,却采用不同的处方,一个下泻,一个发汗。<br>
C 华佗被杀之前,拿出一本医书,交给狱吏,但狱吏不敢收藏,就偷偷地把它烧掉了。<br>
D 太祖患头痛病,召华佗来后,华佗认为不能一时治好,曹操以为华佗有意拖延病情,借以抬高自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