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ppt
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 有关资料陆游.doc
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 导学案教师版.doc
《书愤》导学案
编写人:徐庭东 审核:陈忠章
【温馨心语】
一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二诗界十年靡靡风,兵魂散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知识链接】
1、作家及作品介绍(知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陆游: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
2、写作背景(论世)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3、相关典故
(1) 塞上长城: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一次,皇帝欲杀檀道济,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2) 出师一表:用了诸葛亮写作《出师表》,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自主学习与检测】
有关资料
一、陆游介绍(蒋和森)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祐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