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170字。
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文明古国经过清代的闭关自守,特别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瓜分,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尔后又经过军阀混战、独裁统治、日寇蹂躏以及“三座大山”的重压,中华民族饱经苦难,五千多年的文明遭受严重破坏。在清末民初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各种思潮的涌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一度泛滥,一批有识之士喊出了“捍卫和复兴”“国学”的口号,使面临“灭学”危险的中国学术得以在艰难的境域中缓慢复兴。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发动学术文化领域的“大批判”,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在对国家、民族造成“史无前例”的人为性破坏和重创的同时,对中国学术文化同样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人为性破坏。
所以,在那场浩劫过去之后,“复兴中华”、“振兴中华”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中华民族是由其特质的经济政治和学术文化之根叶所生就的参天大树,因此要“复兴中华”、“振兴中华”,自然就要复兴、振兴中国的学术文化,即“国学”!由于一个民族的学术文化是该民族整个躯体之灵魂,“国学”是中华民族之灵魂,所以“复兴国学”对于“复兴中华”而言,具有灵魂的地位和作用。
“复兴国学”是指复兴整个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而整个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国学”之源、流各个方面,而绝不是“儒学”所能代表得了的。所以,认为“复兴国学”就是“复兴儒学”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不仅如此,“复兴儒学”的口号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儒学有先秦儒学和秦汉以后的儒学;而先秦儒学中,又有原始儒学如“孔学”和衍生儒学如“孟学”、“荀学”等;秦汉以后的儒学则又有董仲舒的“董学儒学”、“经学儒学”和程朱陆王的“理学儒学”等等,“儒学”在其源、流的发展和演变中,几经异化,到今天,其内涵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在不同的人那里,理解各异,自然也就使得“复兴儒学”歧义甚多。所以,“复兴儒学”到底是“复兴”哪一宗、哪一派?要是全包括的话,怎么个“复兴法”?又怎么能“复兴”得了?就算是能“复兴”,那“复兴”变了味的“儒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这仅仅是“复兴国学”当中的一部分。因为“复兴国学”是指复兴中国古代的整个学术文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还必须加上“复兴老学”、“复兴墨学”、“复兴庄学”,以及“复兴天学”、“复兴医学”、“复兴农学”等等涉及当今所谓社会科学、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所有学说。
同时还必须强调,不管“国学”的哪个部分、哪个方面的“复兴”,都必须根据新世纪、新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需要,根据“复兴中华”的需要,严格地遵循“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实现。它不是一次简单的动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和奏效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宋定国《国学探疑•复兴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清代的闭关自守政策、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侵略、军阀混战、独裁统治及“三座大山”的重压等,使中华五千年文明惨遭破坏。
B.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等学术文化领域的“大批判”,对中国学术文化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人为破坏。
C.中华民族是建立在其特质的经济政治和学术文化之上的,要复兴、振兴中华民族,首先必须复兴中华学术文化。
D.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几经异化的儒学,其内涵在今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复兴国学”即复兴整个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它在“复兴中华”中具有灵魂的地位和作用。
B.“复兴儒学”的口号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复兴国学”就是“复兴儒学”的看法是片面的。
C.“复兴国学”应该包括复兴我国传统的儒学、老学、墨学、庄学、天学、医学、农学等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所有学说。
D.只有根据新世纪、新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及“复兴中华”的需要,遵循“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才可能实现“国学”的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清末民初时期,由于一批有识之士的努力,遭受严重破坏的“国学”曾一度出现复兴的势头。
B.复兴国学是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必然要求,因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C.儒学有先秦儒学与秦汉以后儒学之分,有源与流之别,前者如“孔学”“孟学”“荀学”等,后者如“董学儒学”“经学儒学”“理学儒学”等。
D.“国学”自身内涵的丰富性及复兴过程的动态性、长期性等,决定了“复兴国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答】(1)C项前一分句据第3段首句转述而来,后一分句对复兴国学与复兴、振兴中华的关系的表述错误.原文第3段论述了复兴国学与复兴、振兴中华的关系,原句是“要‘复兴中华’、‘振兴中华’,自然就要复兴、振兴中国的学术文化,即‘国学’!”意即复兴中华离不开复兴国学,C项将其曲解为“首先必须”复兴国学,不正确.
(2)B项强拉因果,判断不成立.“复兴儒学”的口号站不住脚与“复兴国学”就是“复兴儒学”的看法是片面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前者是由于人们对“复兴儒学”的理解存在歧义,后者是由于“国学”与“儒学”之间是种属概念不可等同.
(3)C项解说儒学流派,根据第5段前半段所述,把“孔学”“孟学”“荀学”均视为儒学之“源”不符合原文意思,据原文“先秦儒学中,又有原始儒学如‘孔学’和衍生儒学如‘孟学’、‘荀学’等”句可知,“孔学”是“原始儒学”,是儒学之“源”;而“孟学”“荀学”乃“衍生”的儒学,应是儒学之“流”而非“源”.
答案:
(1)C
(2)B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登进士第,授袁州且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以论带御器械吴端,徙太府少卿,龟年上疏乞复其位,贻书宰相云:“祖宗尝改易差除以伸台谏之气,不闻改易台谏以伸幸臣之私。”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孝宗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