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考纲专题解读与考点题组训练(17份,含答案)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图文转换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二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六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修辞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七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 辨析并修改病句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鉴赏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鉴赏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鉴赏 专题十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5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6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语文(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5•浙江,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1)在图表中,信息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浙江与全国在阅读量上的比较;二是除了“图书阅读率”浙江低于全国之外,其他都高于全国;三是这是2013~2014年的数据。以此提炼出标题。(2)结论是通过数据比较得出的,也就是要特别关注材料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即“图书阅读率”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答案】 (1)(示例)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浙江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2.(2015•重庆,19)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
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 8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将图画转换成文字,要先审读图画题目,弄清楚说明对象,本题的说明对象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再认真细心审读图画内容,依据数字(一般要用大舍小)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然后合并同类项,按照要求写出答案。
【答案】 男孩在草地、运动场、娱乐场运动、休息时间大致相当,在天然场地、硬场地休息时间多于运动时间;女孩在各类场地运动时间都远少于休息时间,硬场地尤其突出。
3.(2014•大纲,20)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图示对象有两个: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总体看来,城镇的数据整体高于农村的数据;通过数据对比,还可以看到各自发展的趋势。概括时,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答题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4.(2013•江苏,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
……
1.(2015•福建,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改写成排比句,需要我们先选准一个基准句,再用这种结构调整其他各句。可以以“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基准句改写。
【答案】 (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
2.(2013•安徽,19)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
《兰亭集序》(见上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__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②_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③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④_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
……
1.(2016•课标Ⅰ,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1.A ①处如用“一定”,则过于绝对,可排除C;②处最好选用“这”,因为此句前面是句号,其他两个选项不错,但不是最佳;③从此句往下四句的句意来看,这四句不是因果关系,故排除D;⑤处不存在递进关系,故排除B。
2.(2016•课标Ⅱ,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2.D 解答时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意为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
3.(2016•课标Ⅲ,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
D 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3.B 第②处是并列关系,用“而”“却”都不合适;第③处是假设关系,用“能”“会”较合适;第⑤处是先果后因关系,用“因为”最合适;第⑥处是假设关系,“即使”与后句的“也”字相呼应。
4.(2016•山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村
……
1.(2016•课标Ⅰ,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1.A ①处如用“一定”,则过于绝对,可排除C;②处最好选用“这”,因为此句前面是句号,其他两个选项不错,但不是最佳;③从此句往下四句的句意来看,这四句不是因果关系,故排除D;⑤处不存在递进关系,故排除B。
2.(2016•课标Ⅱ,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2.D 解答时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意为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
3.(2016•课标Ⅲ,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
D 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3.B 第②处是并列关系,用“而”“却”都不合适;第③处是假设关系,用“能”“会”较合适;第⑤处是先果后因关系,用“因为”最合适;第⑥处是假设关系,“即使”与后句的“也”字相呼应。
4.(2016•山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