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
7.背 影
精彩开篇词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永远不老的歌,在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万里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朱自清的《背影》就像这两首歌一样,曾深深地感动过几代人。这是因为,情到深处自然真;这是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在漫长而短暂、匆忙而平淡中遗失。让我们在赏读《背影》中,学会珍惜;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感动。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2.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感情的语言。
3.体会文中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要懂得感恩父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再现情境品“背影”
一、情境导入
一封家书,勾起了儿子对多年前车站离别的深情回忆: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蹒跚“背影”,写满了生活的辛酸无奈。然而那种“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却流淌在儿子的深情追忆之中。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让我们重温生活中的父子(女)亲情,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无疆大爱。
7 背 影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关键的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重点
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难点
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
朱自清的画像。
2课时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躯,当然也就会有背影。在朱自清的眼中,他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的可亲,那样的难忘。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纪实性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从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