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0字。
2018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之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
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庄子精神上的大境界。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疏通课文;反复诵读,逐段把握主要内容,分析其深刻的哲理。
体会寓言《河伯和海神若》的寓意,及对再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理解庄子“大境界”思想,及现实意义。
2课时
多媒体授课
启发、探究、诵读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个性
补充
一、导入新课: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