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屈原列传等 Word版含解析5份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3 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4 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最后的常春藤叶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单元 自读文本 文天祥千秋祭 Word版含解析.doc

  3 屈原列传
  本课话题 ——坚守追求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一位才华出众而见识过人的智者,在腐朽的社会机制和丑陋的奸佞小人面前,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之中,没有选择同流合污。他“宁赴常流”“葬身鱼腹”也绝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绝不“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他始终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执着着自己对理想和正义的追求,使自己的伟大的灵魂穿越了2 000多年的历史,“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只有祖国富强了,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坚持自己的追求,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2.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莱辛
  3.占有不能带来幸福,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赵鑫珊
  4.理智会促使每一个人去追求大众的幸福,作为获取和确立个人幸福的手段。
  ——葛罗夫
  5.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惨怛(dá) 齐桓(huán) 皭然(jiào)
  毋行(wú) 濯淖(nào) 浊秽(huì)
  憔悴(qiáo) 枯槁(ɡǎo) 汨罗(Mì)
  其糟(bū) 啜其醨(chuò)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3)靡不毕见(见,通“现”)
  ……
  5 最后的常春藤叶
  本课话题 ——人性的光辉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一片伟大的叶子,一位伟大的老人。今天,我们感动于贝尔曼这样一位老人,一位失意的老人,一位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老人,一位让我们由衷敬仰的老人。我们同样也感动于这样一片叶子,一片充满爱心的叶子,一片沐浴着人性光辉的叶子,一片折射出舍己为人精神的叶子。其实在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片这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常春藤叶,时时提醒我们:坚定信念、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原始森林迷路了,几乎陷入绝境。队里的老教授身患绝症,奄奄一息,他临去世前,拿出一个小木箱,郑重嘱托:“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把它交给科学院。”老教授去世了,考察队化悲痛为力量,终于走出原始森林。那盛满教授“一生心血”的小木箱被打开,原来里面是一些小石块。老教授临终前将一箱子的小石块当成一生的心血托付给科考队的队友,这里含着沉甸甸的爱护和信任,他相信队友会不惜一切代价达成他的心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菩提。当人性的光辉笼罩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就是最强大的世界;当人性的光辉依存于你的体内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菩提。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1.人之初,性本善。
  ——孔子
  2.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白朗宁
  3.爱如果为利己而爱, 这个爱就不是真爱, 而是一种欲。
  ——爱德门
  4.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
  ——蒲柏
  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苔藓(xiǎn) 掺酒(chān) 出殡(bìn)
  冷酷(kù) 一幢(zhuànɡ) 瞥见(piē)
  枯萎(wěi) 蹑手蹑脚(niè)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颤chàn颤抖zhàn颤栗  差chà差不多chā差距cī参差
  吁xū气吁吁yù呼吁  抹mǒ涂抹mā抹布mò抹墙
  (2)语境辨析法
  ①虽刚刚是初冬,可是一场早雪下来,窗槛(jiàn)外已是一片苍白,而门槛(kǎn)里的室内温度却依旧宜人。
  ……
  自读文本 文天祥千秋祭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他说:“信国公啊,今日大宋已灭,恭帝废,二帝崩,天下已尽归元朝,你一人苦苦坚持,又顶得了什么用呢?那草木,诚然还是赵家的草木;那日月,却已经是忽必烈大汗的日月了。”
  天祥转过身去,只给他一个冷背。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此辈精神侏儒,哪里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哪里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胸怀崇高信念,不为暴力所屈,不为名利所诱,舍身成仁,慷慨就义,其气节之高尚,虽历经七个多世纪,却依然闪耀着璀璨和崇高的华彩,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秉持气节,自尊自强,奋勇向前!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地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旌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了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1.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擎天(qínɡ) 社稷(jì)
  摄取(shè) 耗蚀(shí)
  戕灭(qiānɡ) 箴言(zhēn)  
  葵藿(huò) 聒噪(ɡuō)
  戟指(jǐ) 滂沱(pānɡ)
  诘难(jié) 攘袂(mèi)
  漩涡(xuán) 孤注一掷(zh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解jiě解答jiè押解xiè解元  撒sā撒手锏sǎ播撒
  (2)语境辨析法
  ①正(zhēnɡ)月初八,我到县政府去办事,看到了一副别开生面的对联:说实话办实事一身正(zhènɡ)气,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
  ②小张做事总是好高骛远,这一年折(zhē)腾下来,不光没有挣钱,反而折(shé)本不少,折(zhé)射出当代青年浮躁的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