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50+3120字。

  《扬州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学习重点】
  1.巩固有关知识。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学习过程】
  1.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他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他的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
  2.写作背景: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享乐,不思恢复词人21岁时路过扬州,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
  3.扬州简介: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扬州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学习探究】
  1.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
  明确: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
  听到——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
  《扬州慢》训练学案
  考试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7分,总分84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打烊(yàng)   国子监(jiàn)  和盘托出   平心而论
  B. 徇私(xún)   处女作(chǔ)   豆蔻年华    剑拔弩张
  C. 便笺 (qiān) 冠心病(guān)  螳臂当车  删繁就简
  D. 绯闻(fēi)    芝麻糊(hù) 流光异彩 心有灵犀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
  国学著作         ,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          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         ,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
  A. 汗牛充栋  良莠不一  融会贯通 B. 凤毛麟角  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
  C. 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 D. 凤毛麟角  良莠不一  细嚼慢咽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      。
  ⑵我没有_______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写一文,通常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⑶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
  A. 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 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C.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 D.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和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 这样的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