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质量检测(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四)(A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四)(B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一)(B卷)(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综合质量检测(含解析).doc

  综合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但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则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分别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而且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 850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15世纪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 600个汉字。越南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多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发生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选自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解析:选C C项的内容是介绍汉字对“中华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影响,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之后,在15世纪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解析:选D “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错误,文中的“绝无仅有”是指汉字“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同时,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文言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汉字形、义稳定,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解析:选B 《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
  ……
  阶段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上古神话 中华民族古老的灵魂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古神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袁珂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神话大多数是口头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虽然我国上古神话受到种种破坏,但人们依旧能够从中看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上古神话中精彩纷呈的故事、光芒四射的智慧、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使得上古神话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了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上古神话在民族精神方面具体表现为一种悲剧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上古神话中悲剧情怀的代表。
  为了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一个女子甘愿衔木石以填海而不辍,她的崇高举动表现出悲怆之力。小小的精卫,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要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和微不足道的力量填平茫茫的大海,这是多么执着的抗争,多么悲壮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为了追赶太阳而渴死在路上,他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追逐不已。巴金先生曾说:“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在现实的生存困境中,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在鲧禹治水的故事中,“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的行为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鲧死后集其精力生下禹,禹秉承父志,最终使得洪水消退,万物重生。这体现的更是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信念。
  上古神话中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与脉络,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这里,恩斯特•卡西尔十分肯定了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同时,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能看到上古神话的影响。
  毋庸置疑,上古神话故事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原始神话中,人类从何而来?包容人类和万物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原始先民们思考过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它对于今天愈发迷茫愈发找不到归宿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不屈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的威力,幻想通过神力战而胜之,正是神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神话中所表现的这些人类的先祖与大自然积极抗争的生动场景,至今仍能给人们一定程度的力和美的享受,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人不应当因为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上古神话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历史的,是有价值的,就如一个成年人不能够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如果武断地否定上古神话,岂不是和吃饼的大汉一样觉得只有最后一块饼有价值而前面吃的都没有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适时地回头看看历史的东西,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必然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现在的人们太过盲目,追求了半生却发现迷失了方向。一个牢固的精神根基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强大的根基,人生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焕发生机。而一旦缺失这样的根基,人就会枯萎,以致迷失在滚滚人流中不知所以。
  通过研究上古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因为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它们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要秉承这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精神品质,一个崇尚道德、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它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和周围世界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B.神话是人民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C.古代神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从中能够看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
  D.我国古代上古神话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等使其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竭的源泉。
  解析:选B 原文说的是“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选项表意不准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古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与大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故事是悲剧情怀的代表。
  B.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民族英雄勇于担当民族责任的精神写照。
  C.上古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和脉络,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上古神话是民族精神文化之魂。
  D.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意在肯定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对于民族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选C 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原因是神话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的场景,至今仍给人带来力和美的感受。B.人们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否定它的存在历史和价值,就如一个成年人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
  C.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适时回头看看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东西,而不该一味在现实中盲从而失去方向。
  D.上古神话开创奠基的精神特质以及所起的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
  解析:选A 原文说的是“神话中所表现……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
  ……
  单元质量检测(一)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禅让(chán)     瞋目(chēn)
  厢庑(wǔ)  为虎作伥(chāng)
  B.山墺(ào)  歆享(xīn)
  狡黠(xié)  眼睛窈陷(yǎo)
  C.舵把(duò)  剽窃(piāo)
  莅临(lì)  焚膏继晷(guǐ)
  D.桅杆(wéi)  斐然(fěi)
  颠簸(bǒ)  泾渭分明(jìng)
  解析:选C A项,“禅”应读shàn;B项,“黠”应读xiá;D项,“泾”应读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搀着 赔笑 荣禧堂 鬓发如银
  B.疑惑 密秘 蓝夹袄 沸反盈天
  C.蹙缩 计性 帆脚绳 惨不忍睹
  D.抖动 英镑 上下鄂 皮开肉绽
  解析:选A B项,密秘—秘密;C项,计—记;D项,鄂—颚。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
  B.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渔人之利。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解析:选D A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或现象非常透彻,能清楚地看出其本质。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可改为“无所畏惧”。C项,“渔人之利”,比喻第三者利用另外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取得的利益。句中说“协力攻关,无暇他顾”,这里不存在“另外双方的矛盾”。D项,“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此处用法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希望学校早一点了解他们的工艺过程,还把部分学生和老师请到他们的企业实习。
  B.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配备的火星样本分析仪对火星岩石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含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氮、氢、氧等化学成分。
  C.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完成了他“这一辈子所能
  ……
  单元质量检测(二)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识(shěng)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g)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g)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gǔ)  钿头(diàn)
  D.朔漠(shuò)  惘然(mǎng)
  悯然(mǐn)  江渚(zhǔ)
  解析:选C A项,“省”应读xǐng;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滚动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解析:选C C项,“暂”,一下子。
  3.下列各句中与“狼吞虎咽”中“狼”“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侧身西望长咨嗟 D.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选D 例句与D项不同,例句与A、B、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秋来颜色故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选D 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突出”,古义为“冲出”,今义为“超过一般,使超过一般”。
  5.名句默写。(8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