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80个字。
《最后一片藤叶》说课稿
                             通城县北港中学  胡北京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片藤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最后一片藤叶》是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小说。小说往往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几个穷画家之间患难与共的情感故事。身体虚弱的琼西不幸被“肺炎先生”的重拳击中,她万念俱灰,把生的希望寄托在窗外飘零的藤叶上,正当她的生命随着飘飞的藤叶日益远去时,老贝尔门挺身而出,在凄风苦雨之夜完成了他追求一生的杰作。他把自己的生命之灯毫无保留的交给了琼西。这篇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它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2、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点,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对人性的体会上,其次是情节结构的把握和语言风格的体会。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感觉小说的人性美上。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对7至9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出了以下的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