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黄 鹂
孙 犁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意图。
2.借鉴课文的写法,用象征手法说理,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到好处。
3.学习精彩的语言,恰当的文言色彩可给文章增色,排比或对句可使语句整齐有气势。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探求精义。
【教学难点】:
含蓄的说理;精彩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鉴赏与评价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提出分析文学作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介绍作者。
3.整体把握,探求精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的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你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黄鹂的啼鸣、飞舞表现了黄鹂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黄鹂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介绍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作品中有思想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内容,读了后要能评定其价值的高下。因此,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评价要以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为基础。只有探得真义,探得精义,真正领会了,才能谈得上分析评价。
2.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观点,坚持实践标准,联系事实去检验文章观点,可以鉴别是非,可以认识作品的思想价值。
3.评价要看作品思想的深度,是否抓住事物的本质、关键。
4.评价要看社会效应,就是说,要看文章的思想观点对于人们实践的指导意义,及反映社会实践领域的大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方面,还是某一部分人。
5.评价写作方法。
6.评价语言特色。
评价是前提,借鉴吸收是目的。借鉴吸收,要联系自身情况,认真思考文章对自己有什么启示。思想方面有哪些启示;写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启示;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启示;哪些东西是值得借鉴吸收的。
二.作家作品介绍。
孙犁,原名孙建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人。其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为《白洋淀纪事》,代表作《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有人称他的小说是“诗体小说”。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起》,中篇小说《铁木前传》。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