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两课时,约3090字。
《黄鹂》教学设计
南丰职业中学 李晓宁
教学设计理念:
1、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训练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果。
2、对哲理的评价,对语言的鉴赏等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习题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发现精神,注重质疑和交流。
 教学目的 :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黄鹂这个简单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对本文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欣赏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文章在写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教学设想:
通过读、说、品、评,师生互动合作来研习课文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下,通过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在活跃而又充满思辩的课堂上,感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培养语文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逻辑思辩能力显著提高,语文素质明显增强。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看鸟笼中的黄鹂,勾起学生对黄鹂这种鸟儿的描述,从而引出课文标题黄鹂(板书黄鹂)。 
    二、进入正文(初步理解):
(1)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提两点要求,一是统计出本文总共几次提到黄鹂,二是每次提到黄鹂时分别是怎样描写黄鹂的状况和外部环境的,用笔在书上勾画整理出来。 
  (2)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争论和核对,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抽问方式采取个别和集休相结合,主要以学生思考回答为主,教师组织和引导)。 
   (3)要求学生对几次描写黄鹂的地方再次精读,并要求归纳概括作者每次见到黄鹂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迅速板书,板书内容附后(见最后一页)。学生阅读完后,对照板书,按照板书示意图,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集体完成箭头后的内容。 
  (4)通过对板书内容的再次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极致”的哲理。 
   (第一课时教学计划到此,以下是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对本文哲理进行适度的评价。 
(1)结合课文内容和关于“极致”的注解,准确理解“极致”在本文中的准确含义。首先让学生阐述“极致”的含义,教师顺藤摸瓜。教师引导:黄鹂的“极致”在教材中讲得很明白,由此及彼,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的极致又是什么?(学生会说很多,如,马与草原、蜜蜂同花丛等,教师评价肯定),教师最后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结束对表象事物极致的拓展过程。(这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评价哲理的第一步)。 
   (2)抽象到理论思维,拓展“极致”哲理的深广度。教师启发:黄鹂要在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