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字。
21、《阿房宫赋》
【知识目标】
一、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
三、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
【能力目标】
一、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
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当今便民利民政策及执行情况的认识
【情感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与委婉劝谏的忠诚。
二、背诵课文,体味文本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一、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点拨法 多媒体辅助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背景材料导入〖展示课件〗
1、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历任许多官职。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名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背景材料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检测预习,自由发言,探究语句难点(口语表达训练)
【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走 古:跑,奔; 落 古:座
今:行走 今:下降,衰败
钩心 古:指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精致
斗角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含贬义
2、活用现象
名词作动词:
——族秦者(灭族,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