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20字。

  《名二子说》
  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   王慧  
  课  题 名二子说 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积累识记重点文言词句。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能力点 1.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2.背诵全文。
  教育点 1.性格决定命运
  2.体会父亲对儿子浓浓的挚爱之情。
  重难点 1.积累识记重点文言语句。
  2.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一门词客三父子,千古文章四大家。”
  师:知道这句话中“词客三父子”指的是谁吗?
  生(齐):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师:文章八大家中占三家,璀璨词坛上三领风骚,这既是苏家的殊荣,也是文坛的佳话和丰碑。
  苏洵:______散文家。字_______,号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轻时应试不举,嘉祐初年携二子入京,其文受到欧阳修称赏,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典籍编撰官员)、文安县主簿(掌管文书的官员) 与人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从六品)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_______,代表作______。苏洵子女6人,长子和三个女儿均早卒,只剩下_____、_____二子。(一女苏小妹后经考证,实为讹传)。
  师: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对于苏洵的文章有过全面的评论。他说苏洵之文,“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使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名二子说》。(板书)。
  简介时代背景: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才学可以“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