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0+3470字。
《再别康桥》意象分析
一、课前准备
1、导入:(5分钟)
1928年夏,伦敦剑桥大学,一个三十左右,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在康河边长久踟躇。落日的余辉慢慢散落在河面上,康桥的倒影多情地在柔柔的水波里荡漾,他看不倦河畔水色,听不厌近村晚钟。这康河以及河上的康桥,还有那上游的拜伦潭,潭边的果树园……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如今,却不得不向它们告别。今天,我们继续跟着徐志摩的情感节拍,和他一起在美丽如画的诗歌意象中,体会他对母校的那份眷恋和不舍。
2、学诗从读开始,下面我们就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3、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只有熟读成诵,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检查一遍大家的背诵情况,现在大家一起背诵全诗。
4、抽学生单个背诵(每人背一节)
二、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诗歌意象,通过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15分钟)
1、诗歌意象:看学案
2、全班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找出1-6节每节中的一个意象。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笙箫
3、以前我们讲过,诗歌赏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A、意象:物象+情感
B、情感:思想感情
C、技巧:艺术手法
4、《再别康桥》每一节都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学案,用15分钟时间,从意象分析入手,体会作者通过意象所表现的自己对母校康桥的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自主完成诗歌赏析。
5、巡视同学们学习情况,对于错的比较多的进行讲解(抽
……
《再 别 康 桥》学案
学习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2、分析诗中的关键意象,把握意境,以体会诗人对康桥的再别之情。
一、根据题意,正确填写拼音或字形。
河畔( ) dàng yàng( )( ) 青荇( ) 榆阴( )
浮藻( ) chén diàn( )( ) 长gāo( ) 满载( )
màn sù ( )( ) bān lán( )( ) shēng xiāo( )( ) 衣xiù(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招摇: 漫溯: 笙箫:
三、文学常识填空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等。他是________(诗派)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 》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新月派” 又被称为 “_____________”。
四、感受本诗中的“三美”
(一)建筑美——讲求诗歌整体结构上的美感,如章节的对称、句式的匀称整齐)
①全诗一共____节,每节_____行,错落排列,字数相近,每节每句在______字之间,有序相对、回环呼应。
②首节和尾节结构、内容几乎相同,起到_______结构作用,回环呼应,结构严谨,也给人整体的美感。
(二)音乐美——诗歌读来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有如一首美妙的曲子
①第1节和第7节中分别连用三个“轻轻的”与“悄悄的”,这些_______的运用节奏轻快,带着细微的弹跳感,反复运用,形成旋律。
②《再别康桥》也讲求押韵,但是和《雨巷》的一韵到底不同,这首诗节节换韵,只有尾节又回到首节的韵脚,使得整首诗读来富有韵律变化、在变化跳动之中又归于平静。
试抓出每一节的韵脚。第2节:______第3节:______第4节:______
第6节:______ 第1节和第7节:______ ,可见每小节在第______句押韵。音节和谐、回环复沓。
(三)绘画美——讲求辞藻的精心选用,其描写的意象、构成的意境具有独特画面美感。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