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6+53张,学案约3430字。

  【课    题】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历史状况的关系,以便与《过秦论》进行比较。
  2.了解赋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4. 积累掌握“一”“爱”“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课前预习】
  1.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2.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唐王朝的统治本来就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了,而唐敬宗又是一个更为荒淫腐朽的皇帝,他不顾国家动乱,财源枯竭,民不聊生的形势,自继位以来即沉湎声色,广选美女,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使唐王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杜牧在这篇文章里,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因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文体知识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补充诗作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