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7张,文字约3590+4010字。
课题 《拿来主义》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1、掌握本文使用的比喻论证的方法,体味本文的语言。
个性空间
【课前预习案】
一、 文学常识
1、作者作品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二、字词
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xǚ( ) 吝sè( ) 国cuì( ) 残gēng( )冷zhì( ) bié( )进 脑suǐ( )
càn 头( )
三、阅读全文,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课堂探究案】
一、课文探究
1、“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的关系如何? “活人代替了古董,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拿来主义》评测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仪节(yí) 冠冕(guān) 譬如(pì)
B.鸦片(yā) 脑髓(suǐ) 孱头(càn) 国粹(cuì)
C.自栩(xǔ) 玄虚(xúan) 大度(dù) 宅子(zhái)
D.吝啬(sè) 蹩进(piē) 捧着(pěng) 鱼翅(ch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xǚ( ) 吝sè( ) 国cuì( ) 残gēng( )冷zhì( )
bié进( ) 脑suǐ( ) càn 头(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长歌当哭 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
C.博而不精 精华 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4.选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崇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欣欣然的蹩进(走进、踱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