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00字。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
  编制人 :魏继国      审核人:牛司香      使用时间:2016、3、18
  基础知识,梳理整合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高考真题,热身体验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考场技法,答题建模
  1.解题思路
  (1)要弄清史实。题材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首先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第一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